【洗牙】了解洗牙5程序,維護口腔健康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擾? 刷牙總是刷不乾淨,牙縫間卡著食物殘渣? 牙齦紅腫、刷牙流血,口氣也越來越難聞? 別讓這些口腔問題影響你的生活。 定期洗牙,是維護口腔健康、預防牙周病的重要一環。本篇文章將帶大家一同了解洗牙的正確觀念、流程及注意事項,為你打造全方位的洗牙指南。
什麼是洗牙?洗牙流程一覽
洗牙,醫學上稱為「牙結石清除術」,是一種專業、細緻的口腔清潔程序。
洗牙的流程通常包含以下步驟:
第一:口腔檢查
牙醫會先檢查你的口腔狀況,包括牙齒、牙齦、口腔黏膜等,評估是否適合洗牙。
第二:超音波洗牙
使用超音波洗牙機,利用高頻震盪撞擊較大塊的牙結石。
第三:先去小牙石
牙醫利用刮牙石器快速去除細小的牙石。
第四:打磨
牙醫會使用細小的噴砂粒子,清除牙齒表面的色素沉澱和細小牙菌斑,同時保持牙齒平滑。
第五:鞏固
最後,牙醫會使用氟化物幫助鞏固琺瑯質。
洗牙的5大誤解?
關於洗牙,許多人存在一些誤解,以下將一一破解:
迷思一:洗牙會讓牙縫變大?
洗牙只是清除原本被牙結石填滿的牙縫,讓牙齦恢復健康狀態。 牙縫變大是牙周病造成的牙齦萎縮,而非洗牙所致。
迷思二:洗牙會傷害牙齒?
正確的洗牙方式不會傷害牙齒。 洗牙是使用超音波震盪或手動器械去除牙結石,不會磨損牙齒表面。
迷思三:每天都有刷牙,不需要洗牙?
刷牙只能清除部分牙菌斑,牙結石一旦形成,就必須靠洗牙才能去除。
迷思四:洗牙會很痛?
洗牙過程可能會有些微痠脹感,但通常不會疼痛。 若有牙周發炎或牙齦萎縮,可能會有些許不適。
迷思五:洗牙會讓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是牙周病造成的,洗牙反而能改善牙周狀況,有助於穩固牙齒。
洗牙的頻率:多久洗一次牙最好?
一般建議每半年洗一次牙。 但牙周狀況較差的人,可能需要更頻繁地洗牙,例如每 3-4 個月一次。 牙醫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建議最適合你的洗牙頻率。
洗牙的注意事項
洗牙最重要的是選擇專業的牙醫診所,選擇設備完善、衛生條件良好的牙醫診所,並由經驗豐富的牙醫師執行洗牙。
同時我們也要配合牙醫,誠實告知牙醫師你的健康狀況。 若有心臟病、糖尿病、服用抗凝血藥物等情況,務必事先告知牙醫。
洗牙後一週內,避免食用過冷、過熱、過酸、過硬的食物。若有牙齦出血、痠痛等不適,可冰敷或服用止痛藥,但若痛感持續就應該回診檢查。
想要專業、安心的洗牙服務?
選擇醫思口腔!
醫思口腔擁有專業、具豐富經驗的香港註冊牙科醫生和醫療團隊,服務更安心,體驗更舒適,無懼看牙醫,馬上聯絡醫思口腔。
<即刻預約>
免責聲明:本內容由第三方獨立撰寫,僅為大家提供資訊,並無任何贊助,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診斷及治療,亦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建議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