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continues to rise, and Hong Kong women should certainly raise their awareness. As long as they are discovered early, the medical rate of breast cancer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go regular breast examinations. The latest 3D 3D mammography (3D Mammography) introduced in Hong Kong is more accurate than traditional 2D mammography examination, and i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situation of pseudo-analy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which is the most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放射科專科醫生許其達指出,3D立體乳房造影儀器(3D Mammography)是一個斷層合成造影技術,可透過X光探測乳房內的異常情況。2D乳房造影的X光線從一個方向直射乳房,而3D立體Mammogram的弧形設計使X光線從多個不同角度穿透乳房,提供的影像圖片多達數十張,更清楚觀察乳房內的組織。
他解釋,2D乳房造影只得到一張影像圖片,換句話說,整個乳房的每一層組織都重疊在一張圖片內。「亞洲女性的乳腺密度較高,如影像重疊會把有問題的地方遮蓋。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能夠把每一層組織分開展示,醫生能夠仔細觀察乳房內的每一層組織,早期癌細胞容易呈現,令到診斷的準確度大大提升。」
全球先進國家應用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
2009年推出第一代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Hologic Selenia Dimensions 3D)。2011年,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作為醫學用途,全球先進國家及地方陸續引入這門技術。目前,亞洲地區有超過300部Hologic Selenia Dimensions 3D,香港佔一成。按人口比例計算,香港擁有的3D立體乳房造影儀器數目佔本地人口的比例為最高。
許醫生引述美國醫學會雜誌於2014年刊登一篇的研究報告內容,該項研究以50萬名曾接受乳房造影檢查的人士為研究對象,對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與2D乳房造影技術進行比較,發現3D立體乳房造技術比2D乳房造影技術的乳癌診斷率多30%至40%, 3D技術比起2D技術的假陽性結果少15%,印證3D技術在多方面較優勝。
3D立體乳房造影技術如何進行?
病人一般在放射師的協助下進行3D mammogram,把乳房放上3D立體乳房造影儀器前,儀器上的一塊塑膠托盤會向下移動擠壓乳房,類似一個「夾扁」乳房的動作。乳房要經過4個不同的擺放位置,每個「擺位」只需持續3、4秒。此外,3D技術把乳房「夾扁」程度較2D技術少一半,可見病人承受「夾胸」的痛楚會相對減少,怕痛的女性可鬆一口氣。
誰人需要做乳房造影檢查?
乳癌已成為女性頭號病發率最高的癌症,西方國家建議女性由40歲開始每年接受乳房造影檢查一次,早期乳癌沒有徵狀,必須透過乳房造影揪出癌細胞,達到及早診治的目標。一旦出現乳房腫痛,或用手摸到胸部有硬塊,甚至乳頭流出分泌,要盡快求診接受乳房造影檢查。
接受乳房造影檢查前不需要刻意準備,但有些女士在經期前出現乳房脤痛,她們宜於經期後才安排乳房造影檢查,因為經期完結乳房脤痛減緩,那時候做檢查應感到最舒服。檢查當日穿上鬆身衣服,避免使用香水或止汗用品,免得有殘留物沾粘皮膚,有機會影響乳房造影檢查的結果。
及早發現存活率高
萬一找到疑似腫瘤,醫生會安排病人接受進一步檢查,包括用針抽取活組織化驗、磁力共振(MRI),如確診乳癌,病人需要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PET Scan),讓醫生為病人診斷腫瘤擴散。
健康是無價,想了解自己的乳房健康,盡快聯絡家庭醫生替自己進行臨床檢查。年過40歲女性除了每年接受一次乳房造影檢查外,還有需要接受超聲波檢查,為之一個全面的檢查。「乳房造影和Ultrasound Examination相輔相成,使發現腫瘤的準確度提高。乳房造影優於觀察乳房鈣化點,很多早期乳癌由鈣化點開始,如配合超聲波檢查,能夠全面掌握其他的乳房問題。」
許醫生表示,乳房造影檢查擔當守門工作,只要及早診治乳癌,病人首5年的存活率高達93%或以上。事不宜遲,請好好關注自己的乳房,及早做乳房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