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日間醫療中心牌照
醫思專匯(PHF No. DP000104): 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辦公大樓12樓

衞生署日間醫療中心牌照
醫思專匯(PHF No. DP000104): 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辦公大樓12樓

Health Blog Content

【CT scan Q&A】為何需要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在現代醫學中,CT scan(電腦斷層掃描)已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它能提供身體內部詳細的影像,協助醫生診斷各種疾病,為患者的健康把關。無論您是為了健康檢查,或是醫生建議進行 CT scan 檢查,本文將作為您CT前的「定心丸」,幫助了解 CT scan 的原理、用途及注意事項,都能幫助您更安心地接受檢查。 


什麼是 CT 掃描? 

CT scan 是一種利用 X 光和電腦科技結合的醫學影像科技。傳統的 X 光檢查只能提供身體的平面影像,而 CT scan 則可以拍攝身體不同角度的橫切面影像,再透過電腦重組,形成 3D 立體影像。 這些影像比傳統 X 光更清晰、更詳細,能更準確地呈現身體內部組織的結構 和狀況。



為何需要 CT 掃描? 

我們將從人體由頭到脚,看一看CT scan的功能。 

 

第一:腦部 

大腦作為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大腦CT scan常用於以下情况: 

 

  • 診斷腦部腫瘤,例如腦瘤、腦膜瘤等 

  • 評估腦部創傷,例如頭部外傷導致的顱骨骨折、創傷性或自發性血腫 (如硬腦膜下血腫、蜘蛛膜下腔出血) 

  • 診斷中風,包括腦梗塞、腦出血 

  • 檢查其他腦部疾病,例如腦水腫多發性硬化症 

  • 適合人群: 出現神經相關症狀(如 頭痛、暈眩、肢體無力)或頭部曾受傷的患者。 

第二:頸部、胸部、肺部 

通常這三者會相互影響,患者可能會難以分辨疼痛來源。那CT scan就能很好找出疾病源頭。 

  • 可協助診斷頸部疾病:腫瘤、良性腫塊、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病變等 

  • 診斷肺部疾病:肺癌、肺結核、肺炎等肺部疾病   

  • 檢查胸腔疾病:腫瘤、肺積水、肺栓塞   

  • 評估肺部創傷:如意外導致的傷害。 

  • 適合人群: 高風險罹患肺癌、持續咳嗽、呼吸急促、胸痛、脖子疼等症狀的人群 。 

第三:心臟 

心臟作為人體重要器官,往往到了出問題才會被重視,而我們單獨將心臟拉出來討論,是因CT scan在幫助心臟疾病早期診斷實在功不可沒。

 

  • 診斷多種心臟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動脈粥樣硬化等.    

  • 利於觀察血管狀態。 

  • 適合人群: 疑似患上心血管疾病、擁有高風險的患者。 

 

第四:腹部 

腹部器官多,CT scan能很好觀察出以下情况。 

  • 肝臟病變 

  • 胰臟炎 

  • 腎臟結石 

  • 腹部原發性腫瘤、轉移、膿瘍、腹水等 

  • 泌尿系統問題(尿頻、刺痛、結石等) 

  • 適合人群: 經常不明原因導致腹痛、消化系統有問題、出現相關症狀及高風險人群。 


shutterstock_2431518133.jpg

 

CT 掃描的風險與迷思 

許多人對 CT scan 存在疑慮,主要是擔心其輻射風險。 CT scan 確實會產生輻射,但現今的 CT 設備已大幅降低輻射劑量。 一般而言,單次 CT scan 所接受的輻射量相對較低,對身體的影響也有限。   

CT scan 檢查過程無痛,患者只需平躺在檢查床上,配合醫護人員的訓示即可。重要的是,在醫生的專業判斷下,CT scan 檢查的效益遠大於其潛在風險。 

 

CT 檢查前的注意事項 

進行 CT scan 檢查前,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以確保檢查順利進行: 

  • 是否需要空腹: 部分 CT 檢查需要空腹,醫護人員會事先告知。 

  • 是否需要注射顯影劑: 有些 CT 檢查需要注射顯影劑,以更清晰地呈現特定組織或器官。 若需注射顯影劑,患者應告知醫生是否有過敏史。 

  • 告知醫生身體情 况: 例如懷孕、腎功能不佳等,以便醫生評估是否適合進行 CT scan 檢查。 

 

香港 CT 掃描價錢 

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和醫療需求,CT scan的價錢由最低HK$1400起。但如果是透過醫管局進行轉介,就可享受折扣價格。 

博思醫學診斷中心就擁有醫管局轉介優惠的CT Scan服務,現時在旺角、銅鑼灣、荃灣、中環分店均可參與,價格優惠,最低至55折。 

重要的是,價格讓利,服務貭素不打折!博思提供專業的 CT scan 服務,配備先進的西門子 SOMATOM Drive掃描設備,不僅需時短、圖像清晰,整個過程亦有醫護團隊執行檢查 。  

如有需要CT scan,可諮詢博思! 
<即刻預約>

 

免責聲明:本內容由第三方獨立撰寫,僅為大家提供資訊,並無任何贊助,不能取代專業醫療意見、診斷及治療,亦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任何身體不適,建議及早求醫。   


來源: HKAI

相關文章